阅读历史 |

红绳(1 / 3)

加入书签

许听抬头望向石阶,山里雾气腾升,薄雾笼罩整个山脉。身旁的树影将她完全困在这条石阶路上,她低头看向自己的脚,入眼只有一双刷得泛白的网鞋。她疑惑地用脚在石阶上踏了两步,声响从石阶的缝隙里震了出来。许听握着供篮的手紧了紧,耳边响起“咚咚”的声响,像极了心跳。她不再迟疑,快步向前迈进,石阶的坡度不算太陡,或许是雾气的缘故,整条路像被隔绝在世外,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。

转过山坳时,朱红的寺庙大门先从雾里露了出来。这座庄严古老的圣地,静静卧在青石板路尽头,门楣上悬着块黑檀木匾额,上面写着“万佛寺”叁个字。

突然天光乍破,几缕残红的霞光映在牌匾上。许听顺着那道光亮走到门前,看见门前石阶缝里长着几丛青苔,寺庙大门紧闭,门上的兽首门环在风里轻晃,像律动的风铃。一阵风吹过,几片竹叶飘落在她脚上。她转过身,才看清了身后是树林,非树林。清晨的露珠宿在竹叶上,晶莹剔透。她正想再走近些,一股风忽然敲响她的后背。

“吱呀”身后的庙门突然被拉开,古老的声响划过青砖,清透的佛音似有若无地落进许听耳中。她缓缓转身,看清了寺庙的轮廓。

一位僧人站在朱红门前,赭色僧衣的下摆轻轻扫过青砖,没带起半点尘埃。方才还在门缝旁的苔藓,不知何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。许听看不清眼前人的模样,雾气朦胧,像有竹叶轻轻遮蔽了他的面庞,她只瞥见一道清瘦的身影。

雾气又开始蔓延,竹叶遏制住了气流,一道清透且温润的声音从天上传来:“许施主来此处,所谓何求?”

许听听清了那声音,急忙上前,掏出记事本在上面写下:“无求,只为祈福”,刚要递到门前,雾气却将本子吹落在石砖上。她弯腰去捡,一簇竹叶恰好盖住本子,与此同时,一道霞光穿过她的眼眸,在她的脑海中刺穿了她的声带。清脆的风铃声在新抽枝的竹树上摇晃,“铃铃”细语响彻山间。

她听见了自己的声音。

“向佛祈愿所挂之人,平安顺遂。”

许听惊得后退几步,跌坐在石禅凳上,篮子里的贡品散落在地。指尖在石桌上颤了颤,闭上双眼,轻声唤出那人的名字。

“觉澄法师。”

“我来时见草木皆去,不见春秋;石阶上不见朝露,不见冰霜,这里好像没有四季。”

过了许久没听见回应,许听刚想睁眼,竹林忽然又晃动了起来。

“许施主,无因无果,何来春秋?”

许听的脑海中空得只剩下自己,静得只余风铃的轻响。她像来时那样低头看向脚下,一行字迹清晰地映在眼中,心中忽然顿悟。她没有接觉澄法师的话,语气自然得像随口提起:“这片土地空得只剩下我的祈祷,圣佛会眷顾我的。”

清浅温润的笑声在山谷间传开:“佛曰,四大皆空。”

许听不再思索,问出藏在心底许久的问题:“觉澄法师,我听说人离去时会留下念想,我能看到吗?她与我有血缘纽带,可我好像感受不到她了。我原以为,每天祈祷应该如愿的。后来,我想,是我想要的太多了。这次,我只愿她得以往生,了却遗憾。”

说完,许听垂下脑袋,悲鸣的风铃在心口划开。一阵清冽的竹香漫过来,化开了她周身的迷雾,一道佛光照在她的眉心上。

“人生在世都能如愿,许施主。死后长眠得以安息,皆是必然。”

“人去人来皆空,生前身后事终会化为乌有。在世之人心中牵挂,便是逝者的念想。”

许听睁开眼,眼中清澈明亮,在心里轻声道:“谢谢,觉澄法师。”她又抬头问:“觉澄法师,我可以进去烧香吗?”

山间的迷雾渐渐褪去,竹林里响起几声鸟鸣,细细清风拂过许听的发丝,吹打在清泉上的落叶缓缓漂远,声响渐渐消散在雾林中。

“日后自有人前来。”

一道刺眼的亮光闪过许听的眼睛,她不适地眯了眯眼,太阳已将寺庙的雾气全部驱散,寺庙的全貌展现在眼前:山间环绕,竹林茂密,生机蓬勃得不像冬季。

许听将散落的贡品一一拾起,走到庙门前,把贡品放在大门旁的石柱上。她回头捡起地上的记事本,书页上落了几片竹叶,伸手拂去时,“天注良缘”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。字迹突兀且带着凹陷,许听顺着字迹的轮廓用指尖压了压,翻开书页,一条红绳夹在字迹后面。

她瞬间明白,寺庙不收香火,却让她留下贡品,这是她的来意。

许听坐在禅凳上,扯下头上几缕发丝缠绕在红绳上,又拾起一片竹叶夹在中间,细细编织成一条手绳。阳光落在她的指尖,她顺着绳索的纹路将两条线紧紧缠在一起。

她把编好的手绳放进衣服口袋,转身下山而去。

山间雾气再次笼罩,阵阵清风吹散至山谷,延绵的山脉在此刻相互贴近。

傍晚时,许听将做好的饭菜端上餐桌。她做了两道菜,京酱肉丝、土豆炖肉,酿豆腐。今天是江頖的生日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