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131(3 / 5)
所以留守寿春,只有两个原因,一是寿春不能丢,这里事关整个秦晋大战的胜负,北府军的集结和粮草的征集都需要时间,所以联姻就是为了争取时间,让桓伊能投入兵力,在此死守一个月以上,难道你忘了吗?”
慕容南咬了咬牙:“可是桓伊因为联姻之事的失败,没有派来援军,这种情况下,你完全可以离开,为什么要把自己置于这样的险境?”
刘裕没有马上回答,他指了指面前的城头,又指了指身后的城内,说道:“这就是我留下的原因。一来,寿春城作为淮南重镇,抗秦前线,多年来守城的工事,粮草,都储备得很好,即使我军兵力不足,但靠这座坚城,仍然可以抵挡。而且寿春城不大,并不需要太多的军队防守,以现在的数千兵力,足以挡住敌军至少一个月了。”
“至于这城中的百姓,他们都是本地人,城中有他们的家产,基业,如果我们作为军人,一仗不打就撤退,把他们一生的积蓄都留在这里,于心何忍?看到到彦之了吗,他们从淮北彭城就是一路撤退,扔下了所有的家业,每退一步,怨气和愤怒都会积累,这几十万军民如果一路南撤,就算到了广陵,也会攻布失败与沮丧的情绪,甚至影响北府军的军心士气。这是万万不能发生的。”
慕容南点了点头:“所以,你是觉得寿春可守,也必须守,这一仗非打不可,才要留下的?”
刘裕微微一笑:“正是,我有信心守下寿春城,其实守城最重要的,还是军心士气,如果众志成城,那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。这次的战事也证明了这点,现在只要我们内部不乱,防好火攻,那我完全有信心守住寿春一个月!”
慕容南叹了口气:“就算你守住一个月,那一个月以后呢?援兵一定会来吗?”
刘裕的脸色一变:“慕容,你这是什么意思?援军已经到了城外,一个月后,大军主力就会按计划来此与敌决战,不会有变数的。”
慕容南摇了摇头:“刘裕,不要把人想得太好,我们都是人微言轻,说白了都是人家手上的棋子,就算是谢玄,如果他判断这里不是决战的最佳地盘,也绝不会因为你一个人,率军来援的。毕竟,如果来,就是决战!”
刘裕点了点头,正色道:“我们本就是要在这里拖垮,拖疲秦军主力,为大军决战创造最有利的机会,如果我们能守住一个月,打退秦军的攻击,就能达到这个目的,玄帅对我们的选择是支持的,没有叫我们突围或者放弃。他不会害我的,这点我非常确定。”
慕容南看着刘裕,叹道:“要是秦军从此不攻城了,改为围困呢?要是秦军主力在后面休整,只是这五万秦军来攻城呢?”
刘裕的心中一动,这个问题,他还没有认真考虑过,略一沉吟,他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不会的,秦军这次以氐军为先锋,就是要迅速攻克寿春,也是打给后面的几十万异族士兵看的,让他们看到灭晋的希望和好处。从白天的攻守战可以看到,他们是用了全力,几乎所有攻城手段都使上了,损失也是非常惨重,今天我们消灭的这几千精锐,对秦军来说是十万异族征召兵都换不来的,就算冲着报仇雪恨,他们也不会收手!”
慕容南微微一笑:“这就象樗蒲一样,前面输了很多,有一种人是会输红了眼,把所有的筹码都压上,想要一把翻本,可另一种人,则是理智得多,他会及时收手,避免输得更多,或者说,慢慢地压几次小筹码,找找感觉,等有了机会再出手。刘裕,听说你以前精于赌博之道,应该对我所说的事情很熟悉吧。”
刘裕勾了勾嘴角,说道:“但是我刚才说过,这一仗是打给其他的各族士兵看的,是争气势之战,如果在这寿春城下止步不前,那些征召而来,本就不愿从军的异族士兵就会军心浮动,不愿作战,那对秦军的伤害,只会更大。”
死生之间众生等
慕容南摇了摇头:“百万大军,可战之兵本就只有三十万左右,五六万人集中在荆州襄阳一带,而其他的部队,则是向两淮之地扑来,就算怕伤其他部队的士气,也可以暂时让后面的各族部队,尤其是汉人部队先停留原地,封锁前线进展不顺的消息,毕竟淮北之地,千里沃野,几十座城池,几乎是不战而弃,就算在寿春城下延误一个月,仍然算是进度快的,秦国的各路大军,现在多半还在路上,就连苻坚,也是驻守洛阳,总督各路兵马,没来这前线呢。”
刘裕的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:“这么说来,敌军有可能转而长期围困我们?我还是不太相信。如果我是秦军前线主帅,就算让后面的其他各族士兵暂时停下,也会向前线继续增派氐族的精锐主力的,毕竟战败之事,瞒得了本方后续部队,却瞒不过前线的将士,这五万氐军精锐是他们的先锋,要是这支部队为之气夺,那后面的仗也没法打了。”
说到这里,刘裕的眉头舒展了开来:“慕容,可能你对于一个部队的兄弟之间,那种同生共生的感情,还是了解不够,那些是一个锅里吃饭,一个铺上睡觉,一起训练,一起玩耍的同伴,不在军中,回到家乡又会是乡人,邻居,现在看着自己身边的这些亲人,兄
↑返回顶部↑